中共汉中市汉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搜索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三原县纪委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 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日期:2016-06-11 来源:<a href='http://' target=_blan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腐败的实质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的根源是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从而导致权力滥用引发腐败现象。当前基层纪委要破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命题,应按照中央纪委和省纪委的要求,结合基层反腐倡廉工作实际,突出解决怎样建笼子、怎样让权力进笼子、怎样防止权力出笼子三个层面的问题,促进权力运行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一、注重制度设计,建造笼子

能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根本在于制度笼子的构造和结实程度。要在权力容易滥用的领域、环节和部位,把好制度笼子的设计关、建造关、质量关,形成科学、完备、严密、管用的制度体系。让制度的“笼子”既能关进“老虎”,又跑不掉“苍蝇”,既可以关住权力,也不能关死权力,既让权力无法自由滥用,也要让权力在应有空间内高效运行。

一要构建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一把手”大多掌管着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诱惑和考验,并且权力越大,受腐蚀的风险就越大。近年来,我县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方面,实行了干部任用实名推荐制、考察预告制、民主评议制、任前公示制、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度,出台了《县委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办法》、《县委全委会投票表决乡镇和县级部门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实施办法》,干部任用由集体讨论决定,防止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省委实施意见、市委“十项规定”出台后,我县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对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细化作出了22条具体规定,并加强明查暗访,逐项监督落实。

二要构建涉农重点领域的监督机制。强农惠农政策项目多、资金量大,群众关注度高。要建立健全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扶贫救济、农村低保、合作医疗等强农惠农项目落实监督机制,防止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我县在低保政策落实过程中,重点针对可能出现的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对低保对象把关不严的现象,制定了“一评议、二公开、三审核”的制度机制,即: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张榜公示,民政局审批公示;村委会初审,镇民政工作站复审,民政局把关审批。各镇在强农惠农资金发放中,由镇纪委事先向民政办、财政所、农办、计生办等涉农重点岗位发出《预警通知单》,并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保障了资金发放安全。

三要构建工程建设领域的监督机制。工程建设领域涉及部门多、产业链条长、资金流量密集,在规划审批、招标投标、资金使用、征地补偿等各个环节,都极易产生腐败问题。我县一些镇在工程建设中,重点针对矛盾较为集中、群众意见大、容易引发不公的征地补偿资金发放问题,在每一个项目建设前,通过多次召开启动协调会、群众代表会或入户座谈会,经过反复酝酿讨论,形成了“3456”的保廉机制,即:做到赔偿标准、分配方案、到户清册公开;清点内容、赔偿标准、分配方案、领款数额必须得到群众认可;清点、结算、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到户必须由镇、村、组把关;项目业主、协调单位、镇政府、村三委会、群众代表、补偿对象六个方面人员必须全部参与,有效防止了项目建设征地补偿环节容易出现的挤占挪用和分配不公问题。

四要构建行政执法领域的监督机制。行政执法部门掌握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审批等政府公共权力,行政执法人员直接面对群众,社会接触面广,是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区域。要在强化制度约束的同时,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把优化固化的行权流程嵌入网络系统,使更多的权力在网上运行,防止人为开制度口子、坏制度规矩。我县国税局根据权力运行轨迹,采取了“制度+科技”的监督模式,运用《内控促廉管理信息系统》,对7大类、21个风险事项、53个廉政风险点、102个具体指标,直接输入计算机实行业务办理网上实时自动监控,及时纠正了税收征管中出现的问题,遏制了吃拿卡要报等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二、强化权力制约,关进笼子

多数权力不会心甘情愿的主动走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必须采用综合的手段,固化、配置和公开权力,锁定权力运行的界限、明确权力行使的主体、公开权力运行的轨迹。否则管权力的制度就起不到约束权力的作用,权力也就关不进制度的“笼子”里。

一要用流程的手段固化权力。如果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是“人为操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职责不明晰,权责不对称,那必然就会导致权力滥用、腐败滋生。有效防治腐败,必须对权力运行实施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监控。2010年3月份以来,我县推行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管理制度,严格依据部门、单位和岗位职能,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全面清理和确定对管理和服务对象行使的各类职权,对权力运行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制作了每一项职权的《运行流程图》,编制了《职权目录》,锁定了权力运行的边界,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规范程序行使,压缩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使制度笼子更加结实、严密,防止了权力失控、权力滥用等风险。

二要用制衡的手段配置权力。腐败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一些权力过于集中,且不容易关进制度的“笼子”,从而出现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私有化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应对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进行合理分解,相互制约,依法依规制权,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从而防止权力过于集中、恶性膨胀。近年来,我县在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中,建立了“四权分离”的权力制约机制,即由人口计生局负责奖扶对象资格确认、财政局负责奖扶资金集中管理、受委托金融机构负责奖扶资金发放、派驻纪检组负责监督检查,确保了全县计生奖扶资金安全足额发放到户。

三要用公开的手段晒出权力。“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促进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要把“权力寻租”、“权钱交易”问题比较集中,“潜规则”、“暗箱操作”易发多发的权力作为公开的重点,怕什么就公开什么。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三重一大”事项、公务活动、“三公经费”、专项资金支出等热点问题,但凡不涉密或法律没有明令禁止公开的权力相关事项,都及时、全面向社会公开。通过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让隐弊的权力在公开中浮出水面,让游离于制度笼子外的权力无处遁形。

三、整合监督力量,管住笼子

要想关住权力,防止权力脱离制度笼子,必须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加强人大、政协、司法、审计等监督的同时,切实加强纪检监察、人民群众、网络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多元化的监督主体作用,形成对权力制约监督的强大合力。

一要强化纪检监察监督。纪委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责机关作用,做好组织协调,强化监督检查。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探索完善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发挥驻在部门纪检监察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行政监察,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规范行政权力。加强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破坏法规制度执行的行为。

二要强化人民群众监督。对于权力腐败和制度漏洞,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感受最深。要通过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村务公开和各个领域办事公开,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聘请政风行风监督员等途径,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群众来监督制度的执行、评判制度的效果,从而使制度更加体现民意。

三要强化媒体舆论监督。积极引导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要规范网络监督,正确引导实名上网,保证网络监督诚实守信、健康发展。要通过规范、完善、引导,做好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实现网络舆论监督和体制内监督力量的有机结合,使各自的正能量迭加、放大。

 

 


 


上一条:镇纪委落实“三转”有“三难”
下一条:审理谈话要“攻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