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汉中市汉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搜索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廉政时评>>正文


三项机制打破了什么?
日期:2016-07-26 来源:

6月13日,陕西省委正式印发《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等三项机制,三项机制的关键词分别是“鼓励激励”、“容错纠错”和“能上能下”,推行以来,在干部队伍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为什么会引起震动呢?毋庸置疑三项机制的实施将打破干部队伍中某些顽疾沉疴的藩篱。

《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试行)》主要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形成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众所周知,大多数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根深蒂固,各级行政单位吃“大锅饭”现象普遍,长期以来形成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局面,造成了忙闲不均现象严重,肯干能干的人活干不完,不愿干不能干的人整天无所事事,更有甚者人闲嘴不闲,还要挖苦干事者,说什么“能者多劳”、“人家爱表现”、“这些人整天工作有意思吗”等之类的风凉话。工作多,已经让干事者身累,而这些挖苦和中伤无疑让干事者身心俱疲。干事者在精神上受打击,物质上也没有因为多干工作而多领一分钱的工资,一般单位也没有其他物质奖励,长此以往,干事者和不干事者都是满腹牢骚,单位充满负能量,如何推进工作谋发展?而建立了鼓励激励机制就不一样了,打破了这种机关单位常见的“忙闲不均”的怪状,只有对干事者的从精神上、物质上和政治上进行鼓励激励,那些能干而不愿干事者才会“弃暗投明”,如此,终将形成干事创业的积极的主流力量。

光有鼓励激励机制还不够,我们都知道打破碗的总是洗碗的人,在工作中有机会出错的大多是肯干事创业的人,《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就是为创新者担当者干事者保驾护航,让干部敢于创新、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一些人担心容错纠错机制可能会沦为少数人规避党纪政纪处分的借口,该办法对容错情形、容错认定程序都有很具体的规定,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既注重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解决了干部“不敢为”的后顾之忧,又避免了个别人钻“空子”。

对干部鼓励激励和容错纠错,体现了对干事创业者的认可和支持,那么对于不想为、不会为者,将按照《陕西省推进省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进行职位调整或问责追责,能上能下机制惊醒了一些为官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混日子的美梦,尤其是那些长期在某一岗位任职的官员,严重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缺乏工作的动力,必然导致理想信念缺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很多违纪违法的官员在东窗事发后查找腐化堕落的原因时,经常会提到在一个岗位长期任职而产生的慵懒和懈怠,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能上能下机制对平庸者、不适者是一种爱护。以前,为官者只要不犯错误,即使工作实绩平庸,一般只会“上”,不会“下”,能上能下机制的建立,打破了这种“惯例”,能者上庸者下打破了干部单向流动趋势,形成了动态化干部管理的新模式,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上一条:紧握利剑 彰显时代担当
下一条:浅议“三项机制”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