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汉中市汉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搜索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廉政先锋>>正文


修身以立德
日期:2023-08-16 来源:

历史上,淮安城内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是郡、州、路、府的治所,曾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历史上的淮安,人杰地灵,人文荟萃。这里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而其中最让人不能忘怀的,当属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桃花垠畔,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而建。纪念馆现有藏品4万多件,主要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工作和生活中的遗物,以及大量相关的文献、图片等。每年,到周恩来纪念馆瞻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纪念馆内陈列着一枚纪念章,上面镌刻“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这枚珍贵的徽章由周恩来生前佩戴,陪伴着他经历风风雨雨,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为人民服务”正是周总理一生的信仰,是他对人民的表白。

在早年生活和学习中,周恩来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接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立志救民于水火之中。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又接受马克思主义,将朴素的民本思想升华到“社会的负责的公仆”的理性高度。他指出:“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在抗洪前线、地震灾区,他总是出现在群众最困难的地方、最需要的时刻。他夙夜在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即使在刚刚经历大手术之后,依然牵挂灾区群众的生活。

纪念馆收藏了周恩来利用午休时间赶写的亚非会议补充发言稿。在这次发言中,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让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成为普遍共识,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馆内陈列的诸多文物中,一幅周恩来亲笔书写的《党员守则》总能引起参观者的注意:“不送礼、不拜寿、不迎送、不搞堂会、不坐轿、少宴会”。短短的几行手书真实地描绘了周恩来严以修身、清廉俭朴的一生。

修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修身”一词,早见于《墨子》:“远施周偏,近以修身。”所谓“修身”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使之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古人非常重视修身,把它看做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早在青少年时代,周恩来就十分看重修身养德,并在如何看待名誉、如何立志等方面提出“思深笔健,议论明通”的见解。他在天津南开学校求学时,曾在《论名誉》《尚志论》等作文中明确提出应该把名誉视为“人生第二生命”,强调个人不能“存邀名之心,当以正义以绳其轻重”,还提出人应该立志高远,即“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

在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之后,周恩来又继承了传统文化修身的宝贵经验,不断开拓严以修身的新境界,将修身养德推向新的高度。特别是周恩来在45岁生日时,按照整风精神写下的《我的修养要则》,内涵丰富,体现出他作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严格自律、勇于自我革命的高度政治自觉,并且为此坚守一生。


上一条: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下一条:沈从文与文化自信——纪念沈从文诞辰一百二十周年